我国历经“十一五”到“十二五”转型,再到“十三五”的提升,制造业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石,当前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的变革,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企业,打造知名品牌,创造一批国际公认的中国标准。
如今是最好的时代,创造了百舸争流的万盛之景,留下了潮起沉浮中砥砺前进的国之重业。杭州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,成为国家战略发展计划的排头兵,是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,一个个制造大国重器的超强集团在杭州破土而出,雄起一方,为国家助力,为民族筑梦。
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所生产的锅炉为城市热力、发电以及航天事业提供热能。其中填补国内空白的9E级燃气轮机余热锅炉,更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。
巨大的余热锅炉需要公司不同部门的工匠一起制造、最后组装而成,对其焊接质量有很高的要求,细微的疏漏,都会引发电厂安全事故的发生,这就需要一把焊枪、一双利手将锅炉各类部件高质量的安全焊连。
葛小青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作25年,凭着自己的刻苦钻研,如今的他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代表性技师。
被称为 “钢铁裁缝”的葛小青正是将安全焊接,突破极致的人,他以匠人之心助燃了一座又一座国之重器。
初心伊始,誓做重器守护人
1991年中考刚结束,在学校的教室里,填写志愿的同学们正为自己的未来方向感到迷惘,此时的葛小青却第一个提交了志愿单——焊接专业。但16岁的他怎么也没想到,这是焊工领域最辛苦的锅炉焊工,从那时起,他便与“锅炉”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1994年的夏天,刚技校毕业的葛小青被选拔进入杭州锅炉集团,焊接技术要求最高的容器车间。勤奋好学的他坚持长时间的焊接工作,由于经验不足,常常连防护措施都没做到位。焊接火花产生的紫外线,灼伤了他的眼睛,每晚都痛到不能入眠。那时,医院是他除车间外最常去的地方。
一个锅炉,要进行内部焊接,焊接工人就要钻过一人宽的口子,然后在这个密闭的环境里进行高温焊接。图为葛小青熟练地从小小的锅炉口一跃而入。
身体的病痛折磨,并没有打消他对事业的热爱,反而一直磨练着他的心智,誓要技艺超群成为19岁的葛小青最大的目标。
在掌握普通焊接技能之后,他抓住企业培训、学习焊接尖端技术氩弧焊的机遇,那时200多人的车间里掌握这门技术的不到5人。他安静、专注地训练自己的技艺,跑东跑西一遍又一遍请教工人师傅,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四年,葛小青一直在耐心等待厚积薄发的那一天。
本文由上海五岳转载发布;本公司专业代理德国LESER安全阀,GOETZE安全阀,Berluto安全阀,韩国KSPC呼吸阀,KSPC阻火器在国内的销售,并长期为使用单位提供相关产品技术支持。
葛小青正在指导工人进行机器切割。
焊将出击,质保核电顺运行
葛小青粗糙的手上满是伤痕,这是常年与火花打交道留下的“纪念”。对此,他自己却毫不在意。“一个好的焊工,身上都有疤痕,没有受过伤,不算真正的好焊工”。此时,焊枪已成为他直指梦想的武器,而伤疤便是岁月为他印刻的勋章。正是这双满是伤痕的双手,在参与很多世界级锅炉项目中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,其精密程度能够经得起X光和超声波的检验。
每一个零部件,出自他之手,都经得起质量的检验。
当他第一次带上“勋章”时,也是第一次真正参与到重器项目中,有了绝对证明自己的机会。1998年,杭锅集团接到广东岭澳核电项目的订单,厂里甄选最优秀的精兵排兵布阵,这时的葛小青就在其中,这一年,中国的核电产品,刚刚开始制造。
用于核电产品的高压加热器的材料是合金钢,在焊接时加热保温在150°C—250°C,工人必须穿上厚重的防火服,在高温密闭的空间里连续焊接数小时,在焊接时既要精力高度集中,还要正确把握焊接方式。
火花四溅,噪音震天,钢铁混杂着灼烧的气味充斥着整个车间,这就是葛小青的工作环境。
焊接时散发的火花有1000多度,葛小青的手脚经常被烫起泡,但他为了焊缝内部的质量和外观平整,咬紧牙坚持焊完整个焊条。他知道如果中间有停歇,焊缝的接头会多,缺陷也就多,会影响产品的质量。
后来,产品经X光探伤(判断材料内部缺陷的检验方法),得到了法国阿尔斯通现场监理的高度认可。拥有这项技术的葛小青也成为中国核产品制造的第一批精良焊将。
葛小青和工人们正在对锅炉内部进行焊接。
逐渐在“焊接圈”出名的葛小青,紧接着就参加了上海宝钢集团的项目——制造国内第一台LT转炉余热锅炉。该产品是由德国公司第一次设计,其焊接接头的形式和焊接工艺国内外都从未接触过,有些地方甚至连焊缝位置都看不到,焊条也塞不进去,全凭个人的感觉和经验来焊。
面对时间紧、难度大的这次项目,葛小青要在一个多星期内解决这一难题。他带领团队找来同样材质、结构一样的工件进行反复的模拟实验,每天连续工作十个小时以上,失败了一次又一次,最后葛小青以最熟练的技巧焊接成功,使该产品质量达到了外方的要求,也获得了国家重点项目的表彰。
时代的发展让锅炉的运用不再是简单的加热装备,而是广泛的运用于各个行业,成为许多国之重器的“助燃剂”。其中对于锅炉要求最高的便是核能建设,条件复杂,风险也最大,这时安全成为重中之重,而葛小青所参与的核电项目每一次却都是零失误的完美结果。
嘉言懿行,匠心之志代代传
车间里很多的年轻焊工围着葛小青,学习他焊接的技艺。而葛小青不厌其烦地教导着一个又一个刚入门的年轻人。
年轻的焊工经常会遇到技术难题,只要葛小青有空,总会在车间一角手把手教大家焊接技巧。
他徒弟余学虎的回忆里,刚进入车间时,葛小青让他焊一道角焊缝,初次做活的他完成得并不好,但葛小青看了看说道:“小伙子,还不错”。温暖的鼓励打消了余学虎心中的忐忑和不安。从此他坚定地跟着葛小青学技术,而葛小青对他也毫无保留。
在他的带教过程中,他还时常叮嘱年轻人要有匠人之心,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是他一直向徒弟传授的人生态度,专注提高技艺才是永保“铁饭碗”的关键。
焊接工的工作很累,面对温度高、作业环境差的现实,许多年轻焊工都打过退堂鼓,葛小青总会耐心地陪他们克服困难,度过难关。
为了青年焊工在学习中少走弯路,从装配点焊开始一直到模拟返修各个环节,他都精心制作了一套训练方案。通过焊工技术交流,手把手教导青年焊工分析焊缝缺陷的位置、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。“苦练不蛮练,巧练不偷懒”是他对所有青年焊工的要求。
作为“中国制造”的一线技术工人代表,技艺的传承一直是他的心头事。在智能化机器发达的今天,很多人工密集型产业都运用了智能机器,然而一些特殊项目,焊口位置难找,焊接条件复杂的产品,就必须依靠人工精准的操作才能完成。
即便国家已开展积极的扶持政策,当下拥有精准技艺的工人依然短缺,这是葛小青最担忧的事情:未来谁做工人?
“未来谁来做工人”这个问题,一直困扰着葛小青。
如今,葛小青依旧穿着工作服活跃在一线,指导着新一代的焊工。时光回溯,在过去的某一年也有焊工师傅这样真切地教导着葛小青,工匠之心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,凝结在每一个焊工的心中。“一辈子,只做一件事”成为每一位工匠心中神圣的信仰。
人物名片:
葛小青
男 1975年9月出生,杭州市政协第九届、十届、十一届委员,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,浙江省、杭州市首席技师。浙江省杰出职工金锤奖、杭州市首届杰出人才、、杭州市劳动模范、首届“浙江工匠”。
葛小青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作25年,成功解决核电产品关键部件的焊接技术难题,为我国的核电国产化重大装备制造项目做出突出贡献。